1840年以后,外国的坚船利炮轰开了长期闭关锁国的清王朝的大门,软弱的清政府割地赔款、开放港口、允许租借,从此神州大地陷入了被践踏、被瓜分的灾难之中,中华民族在苦难中挣扎,在呐喊中抗争,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此期间,从康梁变法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再到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忠于国家,追求民主,热爱自由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主流。但是,惧怕强势,屈服邪恶,崇洋媚外的奴才思想也开始暗地涌动,虽然它只是一股小小的暗流,却严重干扰着人们的思路,腐蚀着人们的灵魂。尤其是涉世不深的少年和青年,极少数人崇洋甚至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外国月亮比中国圆"就是这些人的心理写照。
崇洋媚外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是误导了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阻碍了本土教育家的层层崛起,干扰了青少年学生的正常成长。直到今天,崇洋媚外思想仍然不时沉渣泛起,比如外国的学校一定比中国的好,外国的学历一定比中国的学历含金量高,一张外国大学的毕业证书在中国会有不少人羡慕不已,拿着它去应聘要比国内证书吃香。过去是念大学才到国外,现在是上中小学就要到国外,更有甚者是到国外生孩子,骨头软到了家,居然还有那么一些人啧啧称赞。让人不能理解的是英语的课时数竟然与中国语文的课时数相差无几,而且不管有条件还是无条件,一律从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大学升学是三门必考之一,就连教师评职称也必须有外语成绩。我曾经问过专管职称评定的政府官员说"你知不知道美国教师评定职称要考中文"?他说"不知道"。我不敢说这就是崇洋媚外,但至少是心虚,是㡳气不足,是缺乏自信,怕人家说"保守"。还有,什么事都强调和世界"接轨",世界也包括我们中国,为什么他们不和我们靠拢,而只强调我们要和他们接轨?难道我们真的一无是处?还有,一所学校挂上外国大学的名字就生源滾滾,一所中学或者小学改为"外国语学校"就是生源滾滾,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反正这几年大家见怪不怪,麻木了,麻痹了。我觉得起码是缺乏自信。一个不𢤦得自尊,缺乏自信的民族是可悲的。
我不反对与国外交流,也不反对与世界接轨,更不反对向西方学习。但我反对盲目崇拜,毫无目的的引进,反对好像得了"软骨病"似的没有信心。我们大中小学以及全体国人都应该学学中国历史,知道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可以宽容、容纳、融化任何文化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留存至今的文明古国。我们的大中小学以及全体国民都应该学学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历史,知道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走向富强、民主与自由。每个人都应该记住:在中国,即使你在最基层,也是一等公民;在国外,即使你腰缠万贯,只能是三等公民。
![]() |
![]() |
![]() |
![]() |
![]() |